| 廣告聯系 | 簡體版 | 手機版 | 微信 | 微博 | 搜索:
歡迎您 游客 | 登錄 | 免費注冊 | 忘記了密碼 | 社交賬號注冊或登錄

首頁

溫哥華資訊

溫哥華地產

溫哥華教育

溫哥華財稅

新移民/招聘

黃頁/二手

旅游

美國閉門,中國開門:全球人才爭奪戰打響


請用微信 掃一掃 掃描上面的二維碼,然後點擊頁面右上角的 ... 圖標,然後點擊 發送給朋友分享到朋友圈,謝謝!



“我要去美國,不回來了。”

這是電影《中國合伙人》裡的孟曉駿,在首都機場揮別大學摯友和青春歲月時說的話。上世紀90年代初,美國,被全球頂尖人才視為耶路撒冷,是他們兜兜轉轉、苦心孤詣也要抵達的應許之地。


這也是那個逐漸遠去的時代裡,出身於發展中國家的做題家們,能夠想象到的最完美的發展路徑:通過埋頭苦讀來獲得專業技能與耀眼文憑,成功實現移民,一舉抹平國別差異,坐收發達國家的優渥薪資、社會福利與發展紅利。

2009年,中國與全球化研究中心主任王輝耀曾在他所寫的《人才戰爭》中,披露了一組觸目驚心的數字:自1985年到2008年,清華大學80%、北京大學76%的高科技專業畢業生都去了美國;2006年,清華和北大分別以571名與507名博士輸送量,成為美國大學博士生來源最多的兩所院校;由於將近九成的中國科學與工程博士都會選擇留在美國,因此,美國《科學》雜志2008年就把清華、北大看作是最肥沃的美國博士培養基地。


相信每個80後、90後的童年記憶裡,都有一個“別人家孩子”的神話。在大人們的只言片語間,這個別人家孩子不斷在學業上取得令人瞠目結舌的輝煌成績,而最終,他或她都去往了美國,關於他們的神話戛然而止。美國,意味著終點。不會有比這更好的未來了。




電影《中國合伙人》截圖

但如今,這一切已然成為歷史。2024年,特朗普的卷土重來,不僅標志著新保守主義成為美國主流價值觀,更意味著在二戰結束後建立起來的由美國引領的全球經濟格局走向終結。眾所周知,美國的誕生與發展,以來自全球各地的移民為基石;而如今,作為美國經濟發展勞動力引擎的移民們,卻成為 WASP 群體(白人盎格魯 - 撒克遜新教徒)拒之唯恐不及的“他者”。


不錯的新聞,我要點贊     好新聞沒人評論怎麼行,我來說幾句
上一頁12345下一頁
注:
  • 新聞來源於其它媒體,內容不代表本站立場!
  • 在此頁閱讀全文
    猜您喜歡:
    您可能也喜歡:
    我來說兩句:
    評論:
    安全校驗碼:
    請在此處輸入圖片中的數字
    The Captcha image
    Terms & Conditions    Privacy Policy    Political ADs    Activities Agreement    Contact Us    Sitemap    

    加西網為北美中文網傳媒集團旗下網站

    頁面生成: 0.0332 秒 and 5 DB Queries in 0.0021 秒